阿里“动刀”,菜鸟“先飞”
2023-12-06 10:32:26



定焦(dingjiaoone)原创

作者 | 温故

编辑 | 方展博

阿里旗下增速最快的业务——菜鸟,正式向港交所冲刺IPO 。阿里

9月26日晚 ,菜鸟阿里发布公告称,先飞拟将菜鸟分拆独立上市 ,动刀随后菜鸟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 ,阿里联席保荐人为花旗银行、菜鸟中信证券 、先飞摩根大通 。动刀

算上已经上市的阿里京东物流,以及在菜鸟之前提交上市申请的菜鸟顺丰 ,物流三雄将齐聚港交所。先飞

对于阿里而言,动刀菜鸟上市意义非凡。阿里阿里进行“1+6+N”组织变革后,菜鸟各大业务集团都具备了独立上市的可能  ,菜鸟第一个迈出了这一步  ,打响了阿里分拆上市的发令枪 。

根据招股书,阿里在菜鸟持有69.54%的股份 ,去年为其贡献了近三成收入 。2023财年(截至3月31日止年度),菜鸟营收778亿元 ,同比增长16.4% ,增速在阿里内部排名前列 。

作为全球包裹量排名第一的跨境电商物流平台 ,菜鸟承载了阿里在物流行业的野心 。不过,面对老对手京东 、顺丰的竞争,以及新对手极兔的蚕食,菜鸟IPO的故事,讲起来也不轻松。

菜鸟的三张“网”,年入778亿

菜鸟原来叫“菜鸟网络” ,从名字可以看出来 ,菜鸟最早是想构建一张物流网络。

2013年成立时,菜鸟的发起股东包括阿里、银泰、复星 、富春,以及三通一达(申通、圆通、中通和韵达) 。这个联盟以阿里为核心,整合电商物流上下游资源,以提供底层技术的方式接入快递公司的网络  。

这很符合阿里的风格——做平台,轻资产模式 。

因此从一开头,菜鸟编织了一张技术网络。它以一个技术平台的身份,帮助快递公司把快递送好 。你可以简单理解为 ,菜鸟自己不送快递 ,而是指引 、调配快递公司送快递 。

通过将技术应用在物流网络上,提升数字化水平 ,菜鸟帮助行业提高了效率  。

后来 ,菜鸟慢慢介入基建环节 ,自己建仓库,搭建干线运输、转运中心等基础措施,搭建起一张庞大的仓配网络 。

这张网不容易被外界看可见 ,但不可或缺。其中有一点儿关键节点,例如E-Hub——综合电商物流枢纽,它是菜鸟全球网络的核心,是链接全球电商的门户 ,直接决定了运输流程。

菜鸟把E-Hub建在主要机场跑道旁,目前已建成的有两个,一个在比利时列日 ,一个在马来西亚吉隆坡 ,其中列日E-Hub拥有超过20万吨的年空运能力,每天处理约50万个快递 。

截至6月30日 ,菜鸟管理着1100多个仓库,其中360多个为国际物流专用仓 ,750多个为国内物流专用仓。分拣中心有380多个 ,其中27个为国际物流专用 ,350多个为国内物流专用 。

基于此,菜鸟搭建了一张遍布全球、横跨海陆空的物流网络,为电商平台上的商家 、有快递需求的个人  ,以及线下需要配送的企业,提供送货上门服务。



这三张网相互叠加,缺一不可 ,为菜鸟贡献778亿元的年收入。

根据招股书,菜鸟在2021财年 、2022财年 、2023财年的收入分别为527亿元、669亿元  、778亿元。2024财年一季度(自然年2023年的二季度),菜鸟收入232亿元,同比增速33.6% 。

菜鸟的收入来自以下四大部分 :物流服务 、菜鸟驿站及菜鸟APP 、物流科技、物流资产服务 。

物流服务分为快递和供应链服务 ,菜鸟按快递包裹收取运费 ,根据存储 、处理、配送等服务收取服务费;菜鸟驿站按快递数量收取技术平台服务费 ,菜鸟APP收取线上广告费;另外 ,菜鸟通过对外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收取技术服务费 ,还出租物流措施收取租赁费 。

需要注意的一点是,菜鸟搭建的三张网络 ,都是全球性的,其收入又可分为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两大板块 。



国际物流一直占据主导地位,它包括跨境快递(进出口)及在海外本地提供物流服务 ,这跟阿里系跨境电商的发展是配套的 。2021财年,国际物流业务为菜鸟贡献了55.1%的收入 ,2022财年降到52.3%,2023财年进一步降至47.4% 。

国内物流收入增长较快 ,在菜鸟中收入的占比 ,从2021财年的不到40% ,提升到2023财年的46.2% 。在个别季度 ,占比甚至能超过国际物流收入 。

菜鸟依然是亏损状态。过去三个财年 ,菜鸟的净亏损分别为20.2亿元、22.9亿元、28亿元。不过在今年二季度,菜鸟实现了2.9亿元的季度盈利。这主要是因而成本下降 ,尤其是全球干线运输相关的成本恢复正常 ,让菜鸟的季度毛利率从10.6%上升至13.7% 。

由轻变重,菜鸟在想什么 ?

跟京东、顺丰等自营物流企业不同,菜鸟过去一直将自己定位成平台。这是阿里最喜欢且擅长做的事情。

就像淘宝是电商平台 ,蚂蚁是支付平台,菜鸟整合物流行业的上下游资源,为这个领域制定行业标准 。它不是传统物流企业,而是做信息流、资金流 、物流的整合 。第三方快递公司、快递员 、仓储服务商,都被它整合进自己的系统里 。

最能体现菜鸟特点的产品是菜鸟裹裹。它在2016年推出 ,是一款提供查快递、寄快递的APP ,支持淘宝 、天猫 、京东、苏宁等平台的快递订单 ,覆盖国内外上百家快递公司 。

本质上这是一个纯众包平台  ,利用的是快递公司的运力网络,聚合了快递员 ,有点类似网约车平台。

再例如菜鸟驿站  。菜鸟把全国大量小区、学校 、农村地区由第三方运营的驿站和智能柜 ,都整合到自己的物流网络中 ,成为末端配送的一个重要据点 。快递公司在驿站进行包裹寄存,并支付服务费 。

截至6月30日,菜鸟连接的驿站数量超过17万个  ,平均每天处理超过8000万个快递。但这些驿站基本都是第三方加盟  ,菜鸟仅仅是负责连接和管理 。

随着时间的推进  ,菜鸟变得越来越“重” 。

标示性的转变 ,是在今年6月28日 ,菜鸟宣布正式推出自营快递业务“菜鸟速递” 。

菜鸟下场做直营快递,打破了此前做出的绝不亲自配送快递的承诺,并不可避免地与“三通一达”等物流公司产生了直接竞争。过去,菜鸟一直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,因而这相当于裁判员自己下场比赛。

在要不要做自营快递这一点上  ,菜鸟一直很纠结。作为一个物流平台或者网络,菜鸟和“三通一达”等快递公司是相互需要、相互依存的关系,它诞生之初的基本任务,是帮助阿里系电商实现快递配送 。

早年用户对快递时效 、服务质量要求不高 ,菜鸟通过快递联盟,即便配送慢一点,也能满足市场需求 。但随着竞争加剧 ,配送更快 、服务更好的品质快递增长迅猛 ,菜鸟用社会化物流达到直营品质的目标  ,实现起来越来越难。

而在过去五年 ,以顺丰和京东物流引领的品质电商物流市场,增速一直快于整体的电商物流市场。根据灼识咨询数据,其市场渗透率从2018年的16.6%提升至2022年的20.1%,并将在2027年增至24.3%。在这块市场,菜鸟落后于京东和顺丰。

阿里自营的天猫超市,是对品质电商物流的一次尝试,它在前几年搭配了丹鸟落地配网络,拿到了快递牌照 。菜鸟速递实则是由丹鸟升级而来,并将网络范围覆盖至全国。行业普遍认为,菜鸟速递对标顺丰和京东物流。

在推出自营快递后  ,菜鸟裹裹也在转型 ,从一个纯众包平台 ,变成一个混合服务平台。与此同时,菜鸟在加速扩充网点 ,建设仓库 ,搭建仓储中心 。

从2021财年到2023财年 ,菜鸟的营业成本从472亿元增加至697亿元,其中履约成本从409亿元增加至597亿元,劳务成本(包括员工福利及外包劳务)占总经营开支的比例从17%上升至20%。

不过 ,菜鸟不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成本高昂 、反应缓慢的公司。它试图通过降本增效的方式 ,尤其是提高人效,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。

招股书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、2022年及2023年3月31日 ,菜鸟的员工数量分别为11694名、14375名、14061名 。



可以明显看到 ,过去一年菜鸟停止了人员扩张。截至今年6月30日,菜鸟最新的员工总数为14099人 ,几乎没有增长。

菜鸟IPO的故事怎样讲?

菜鸟IPO ,顶着很多个“全球第一”的头衔。

例如,按包裹量计 ,它是全球第一的跨境电商物流企业;它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跨境电商仓库面积;菜鸟APP是全球用户量最多的物流APP;17万个菜鸟驿站让它构建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网络 。

不过,这些成绩都离不开阿里。根本上,菜鸟是作为阿里电商的配套发展起来的 。最大的电商网络,缔造了最大的物流平台 。脱离阿里,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。因此在招股书中 ,菜鸟用大量篇幅解释自身的独立性。

菜鸟和阿里之间存在大量关联交易 。招股书显示 ,过去三个财年,阿里一直是菜鸟的最大客户 ,为其贡献的收入比例分别为29.2% 、30.8%、28.2% 。


来源 / 视觉中国

过去很多年,快递企业中近八成的订单来自电商,而电商件最大来源就是阿里 ,菜鸟由此在跟快递企业的谈判中占据上风 。

这几年,随着拼多多和极兔的快速崛起  ,以及抖音对电商大盘的步步蚕食,阿里面临挑战 ,竞争压力同时也传导给菜鸟。

最直接的一个变化是,中国电商快递市场的格局  ,从过去的淘系一家独大,变成淘系  、拼多多、京东 、抖音共同瓜分 ,这将菜鸟的客户分流,让淘系的话语权减弱 。

极兔的崛起证明了,菜鸟以“江湖盟主”自居的经济型快递市场,并非密不透风的铁板一块 。

阿里系投资入股了大部分快递公司 ,持有圆通  、中通 、韵达约20%、9% 、2%的股份  。6月5日 ,菜鸟又以38.78亿元从阿里旗下公司收购申通快递25%的股权 ,成为申通快递的最大股东。

过去,菜鸟和其他所有阿里旗下的子业务一致,可以“拼爹”,但现在分拆成为阿里新的关键词 ,菜鸟需要走出去自负盈亏 ,独挑大梁。

菜鸟要讲好IPO的故事  ,需要证明其独立发展的实力,以及持续增长的潜力。

从增长性来看 ,过去几年菜鸟的增长动力核心还是来自阿里 ,一是电商下沉带来的业务增量,二是跨境电商的红利  。但如今 ,这二者都遇到了瓶颈。

下沉市场已成红海,跨境电商面临国际关系的动荡冲击 。前文我们提到过 ,菜鸟的国际物流收入对公司整体的贡献 ,这几年是持续下滑的。而国际板块曾是菜鸟最突出的优势。这会成为影响菜鸟估值的一个因素。

回到国内,菜鸟面对的是一个无限内卷的市场。这从物流三雄同时将目光投向港交所就可可见一斑 。而每隔一段时间,快递企业就要打一轮价钱战 ,伤敌一千自损八百。

京东物流上市时,讲述的是一体化供应链的故事。跟菜鸟“单飞”一致  ,京东物流试图淡化对京东商城的依赖。上市以来,京东物流的股价持续下跌,累计跌去超七成 ,最新市值为640亿港元  。菜鸟上市,同样要面临考验 。

技术  ,是菜鸟可以继续强调的点。通过将新技术应用到菜鸟的物流网络 ,不断提升各关键环节的效率 ,以保障服务品质 ,压缩运营成本。

此前 ,菜鸟已经将中国与主要国家之间的配送时效,从一到两个月缩短到十天以内 ,而且实现了足够低的成本 ,所谓“用一杯咖啡的价钱送全球”  。菜鸟在今年推出的“全球五日达”国际快递快线产品,跨境配送的时效最快仅仅要5个工作日。

菜鸟的故事 ,资本市场是否买单,还要看接下来的体现。

*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。

(作者:公司主营设备)